晚上8點多,醫院大門口閃進一個雖瘦卻不羸弱的身影,奔跑著,方向隔離病房。他是我院急診醫學科副主任梁璐,北京協和醫學院博士畢業,對急危重患者的救治是他的專長。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,他臨危受命,為我院發熱門診和隔離觀察病房重癥治療組組長、疫情防治專家組成員。
一天晚上,一名63歲發熱、肺部感染男性患者入院不久后出現胸悶、呼吸困難情況,值班醫生王司緊急查體,發現患者病情危重,立即聯系張紅強。張紅強是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,隔離觀察病房重癥治療組組員,協助梁璐處理發熱患者的收治及搶救危重患者,處理突發情況。此時,距離張紅強下班后離開醫院并沒有多長時間,忙碌了一天的他趕緊折返醫院,對患者進一步檢查,發現患者出現呼吸衰竭,可能需要氣管插管。疫情期間的呼吸道操作,更需要特別的防護,然而在層層防護下操作難度更是成倍增長。時間就是生命,梁璐接到搶救電話,火速到達現場,查看病情,這就出現了上述的那一幕,晚上8點多奔向隔離病房的那個身影。梁璐到場查看患者時,患者胸悶稍緩解,但仍存在呼吸急促,肺功能極差。梁璐仔細研究確定救治方案,聯系麻醉科在充分鎮靜、肌松下插管。在梁璐有條不紊地指揮下,張紅強和麻醉師李沂萱熟練、安全地順利插管成功!這時已經接近凌晨12點,梁璐、張紅強沒有選擇回家,而是持續在床旁觀察患者生命體征,最終患者成功渡過這個晚上,第二天轉至重癥監護室繼續治療。
在隔離病房,梁璐帶著張紅強多次行床旁超聲評估胸腔積液、胸水穿刺,憑借豐富的臨床經驗、扎實的業務水平為危重患者保駕護航,得到了隔離病房同事的一致認可!
干急診的他,走路像風一樣。他說,前面有患者在等待生的希望。
稿件來源:急診醫學科(第二黨總支部)
采編整理:黨委辦公室
編輯:栗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