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河北大學附屬醫院普通外科主任靳小石攜手醫學3D影像打印中心主任張珂團隊,再次應用人工智能(AI)輔助三維重建技術,為一名患者成功實施多發巨大腹膜后脂肪肉瘤切除手術。
患者為59歲男性,因腹部脹滿不適,于當地醫院體檢發現腹內巨大腫物。由于希望得到更專業的診治,就診于河北大學附屬醫院普通外科門診。靳小石詳細詢問患者的病史,細致查體,結合腹盆腔增強CT仔細分析病情,發現患者巨大腹膜后腫物為多發,較大者位于右上腹,約17×14×13厘米,較小者位于左腹,約 9.0×8×6.5厘米,瘤體與右腎、右輸尿管、升結腸、橫結腸、腹主動靜脈、腸系膜上動靜脈及其分支脈管等重要臟器和組織密切關聯。結合腫物影像學特點,初步確定為多發巨大腹膜后脂肪肉瘤。
靳小石考慮到患者腫瘤與周圍組織器官關系復雜,尤其是部分腸系膜上動靜脈主干及分支位于兩腫瘤之間,并受到腫瘤壓迫,一旦術中破損或離斷,都會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,影響患者術后生活質量。為降低手術風險,確?;颊甙踩?,靳小石決定采用醫學3D數字技術進行重建,在張珂支持下,通過AI輔助迅速重建了患者腹部全器官三維模型,直觀、清晰地顯示出腹膜后巨大瘤體與右腎、右輸尿管、升結腸、橫結腸、腹主動靜脈、腸系膜上動靜脈及其分支脈管等重要器官及血管的空間關系。靳小石與張珂根據三維模型提前確定手術難點,規劃手術具體實施方案,并制定術中潛在風險應對策略。術中,靳小石和助手在三維模型的精準導航下,成功規避了周圍器官組織及血管損傷的風險,最終完整切除兩個巨大腹膜后瘤體。術后患者順利康復,病理證實為脂肪肉瘤。
靳小石表示,脂肪肉瘤是成人常見的軟組織腫瘤之一,由于其生長相對較慢,常常在對周圍組織造成壓迫后才表現出癥狀。腹膜后脂肪肉瘤發病更是隱匿,容易延誤治療,增加術后復發的風險,嚴重威脅著身體健康。腹膜后巨大腫物常與多臟器關系密切,情況復雜多變,手術難度和繁瑣程度也異于尋常。三維可視化模型重建技術,能在立體空間上詳細顯示腫物與周圍重要器官組織及血管關系,提前預估手術風險,制定手術計劃,提高手術安全性。
張珂表示,在腹膜后巨大腫物的三維重建工作中引入了人工智能(AI)三維重建技術,對于完善術前規劃,減少并發癥具有重要意義,特別是對于復雜疑難手術的重建效率和質量起到重要作用。對于極端復雜、有多個重要臟器毗鄰的巨大惡性腫瘤,通過術前充分規劃可以大幅降低手術危險性。AI技術的引入可以大幅提高三維重建效率,讓手術醫師能將精力用于分析主要血供和評估病變風險方面,提高手術的精準性,有效規避手術并發癥。